作者:未知 時間: 2019-03-28 18:54:57 人氣:0 ℃
未來苗市,將是品質時代
新一輪苗市低谷已經到了第三個年頭,本次低谷呈現出兩大特點,即持續時間長,覆蓋面廣。在評判苗市低谷的是非時,很多從業者都達成共識,苗市低谷雖然對很多從業者的經營造成了巨大的創傷,但也不能說一點益處也沒有。從業者更加理性,苗木經營管理更加有質有序等等,都是低谷給行業帶來的好處。
可以說,苗市低谷后,苗木產業將進入發展的快車道。那么,未來的苗市拼什么呢?我們怎樣才能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穩健前行呢?筆者認為,我們要拼“品質”。
品,就是品種。質,就是質量。
拼品種
這一輪苗市有一個突出的特點,大路貨的銷售情況不是很好。特別是一些常見品種,如碧桃、榆葉梅、法桐、白蠟、柳樹、國槐等等,雖然個別品種的大規格苗子能保持“堅挺”,但其中也蘊藏著極大的隱憂。
一個資深苗木經紀人對筆者說,一些品種的量太大了,我們把雞蛋都裝在了一個籃子里,風險過于集中,這就是一些品種價格觸底的原因。
筆者了解到,在山東與河北,速生白蠟、法桐和柳樹的價格,特別是一些中小規格的苗子的價格更是低的可憐。一位老苗農告訴筆者,他苗圃里的胸徑5厘米以下的速生白蠟全都砍了當桿子賣,剔出各項開支后,還是賠錢。其實,苗木品種過于單一,不僅給苗市帶來了風險,也給園林綠化行業帶來了不少困惑。
一個設計公司的總工程師不無感慨地說:“總嫌棄我們的景觀單調,應用的植物品種太少。苗圃里翻來覆去就那些東西,我們有什么高招呢?我們何嘗不想多應用一些植物品種,把景觀做的更美一些?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!”筆者認為,該總工并非在發牢騷,他說的話句句在理,也指出了作為下游業務的苗木行業存在的弊端。
在去年和今年春季的銷售季,筆者在采訪中發現,一些手里有小眾品種的苗農的經營業績非常不錯。河北定州市的楊彥青,手里有不少“稀奇古怪”的品種,他今年春季就非常忙碌,手里的水栒子、金露梅、胡枝子、紅雪果等十幾個品種全部售罄。他告訴記者,自己沾了品種多的光了,如果自己全部種的是西府海棠,或者木槿,那么肯定死定了。通過分析楊彥青的案例,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,他分散了風險,可謂另辟蹊徑。
筆者認為,未來的苗市,將呈現品種多元化的態勢,少數品種一統天下的局面將徹底扭轉,苗木市場將呈現出“百花齊放,百家爭鳴”的態勢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,當前的低谷,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同質化競爭的結果,所謂的“同質”,就是相同的品種。而品種多元化,無疑是異質化競爭,不論是對苗木從業者,還是苗木產業來說,都是一個利好。
當前,在業內有種聲音,認為發展新品種沒有前途,還是發展傳統品種來得穩當。對于此種觀點,筆者不敢茍同,在任何時期,新品種都值得發展,但必需要有相應的實力。在苗市低谷時期,我們必需要有突圍的勇氣,發展新品種無疑是我們突圍的利器。
拼質量
質量優先將成為苗木產業今后發展的主基調。在這一輪苗市低谷中,我們可以看到,質量上乘的苗子價格仍然比較高,而品相一般的苗子則相對差些,次品苗更是無人問津,甚至是白給都沒人要。目前,質量已經在逐漸深入人心。但筆者認為,很多從業者對質量的認識還不夠,還停留在粗淺的狀態。
前不久,筆者到一家苗圃去參觀,苗圃老板指著一片國槐說這些苗子都是一級苗,將來肯定能賣出好價格。筆者問他,一級苗的標準是什么?是誰認定的這個標準?這兩個非常簡單的問題真的把那個老板問住了。他告訴筆者,所謂的一級苗并沒有明確的評判標準,一些判別條件都是人們口口相傳的。筆者告訴他,他種的這些苗子雖然定干高度一致,樹干筆直,但單憑這兩個條件是不能確定為一級苗的。
主枝的選留是否合理,樹冠是否圓整,是否有病蟲害等等,都應當作為重要的條件來衡量樹木的等級。通過國槐的問題來看,我們的苗木產業缺乏生產標準和技術標準。很多從業者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,有的甚至是憑著想象在干。可以說,苗木產業的發展速度是比較慢的,即使是在大農業范疇,其標準化程度也遠不及花卉和蔬菜。
那么,怎樣才能提升我們的苗木品質呢?筆者認為,首先要制定標準,既要有生產標準,又要有技術標準。只有有了標準,廣大從業者才知道怎么干,才能有非常明確的衡量手段來評判苗木產品的優良和等級。當然,制定標準也非易事,不可一蹴而就,需要各方面的人士從不同角度來綜合考量,經反復討論后才能制定和發布。筆者認為,目前苗木產業正處于大發展期和調整期,相關標準的制定已經迫在眉睫,相關行業協會和標準主管部門應當將此問題納入議事日程。
那么,在相關標準還沒有出臺之前,我們應該怎么辦呢?筆者建議,一個縣的行業協會,甚至一個鄉鎮的行業協會,可以嘗試做一些相關的工作,先在一定區域內統一初級標準,這樣會對當地的苗木生產起著積極的作用,也會為相關標準的制定提供一些經驗。
標準事關重大,直接影響到苗木的質量,關系到苗木產業的發展,我們必需加以重視。
.